近年來,互聯網巨頭紛紛擁抱中醫藥,越來越多的傳統中醫藥企業開始打通線上渠道。隨著數字化的推進,目前中醫藥互聯網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從診前防未病到診中治療,從診后康復到醫藥零售,從院內到院外,能夠為用戶提供貫穿生命全周期、覆蓋健康全場景的中醫藥產品及服務,傳統中醫藥正在煥發新活力,“互聯網+中醫藥”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不久前,京東健康中醫院上線暨中醫會診中心正式成立,聘請多位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入駐。據了解,京東健康中醫院會診中心設置了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名老中醫工作室。在為患者提供專家在線問診、團隊會診等服務的同時,還上線了中藥飲片開方等特色服務。醫生可在平臺上為患者開具中藥處方,包括中藥飲片、粉劑、水丸、蜜丸以及膏方等,滿足患者對不同中藥劑型的需求。 近來,國內領先的慢病管理平臺醫聯也正式上線中醫慢病管理服務。醫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醫講究辨證治療,兼治標本,互聯網醫療使廣大基層患者在家中就能獲得高水平的專業線上醫療指導,減少奔波勞苦,大幅度減少了醫療開支。同時,平臺可以開具中藥制劑,直接送藥到家,省時省力。 中醫藥行業也已認識到“觸網”的重要性。如固生堂中醫已經與騰訊智慧零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內容范圍涵蓋中醫行業各類數字化應用場景,以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底層技術,雙方將通過密切協作,共同構建支撐固生堂中醫戰略發展的數字化平臺,助力固生堂中醫在新時期順利實現企業數字化建設;雙方優勢互補,打造固生堂中醫數字化核心競爭力。 廣州白云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湘龍表示,“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傳統醫藥企業帶來更大的便利,使效益明顯提升。以陳李濟普生電商服務平臺為例,已由2014年年銷售2000萬元的規模突破至現在的9000萬元。 機遇與挑戰的碰撞,也不斷刺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將目光轉向電商,通過AI加持、數字化手段賦能,提升了傳統醫藥企業的競爭力,讓老字號大品種煥發新的活力。 阿里研究院發布的《中華老字號品牌發展指數》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老字號百強品牌榜單中,中醫藥顯示出越來越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藥、東阿阿膠、片仔癀榜上名次不斷上升。云南白藥名次從此前的第9位升至第3位,北京同仁堂排在第4位,東阿排在第9位,片仔癀排在23位。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國家對互聯網醫療利好政策頻出,有效推進了醫藥行業的互聯網化。尤其是2020年,在疫情防控需求的推動下,患者也明顯向線上轉移,而中醫藥的顯著療效,更增強了行業的“觸網”信心,傳統中醫藥“觸網”明顯加速。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完善對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前提下,進一步放寬互聯網診療范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也正在征求意見,這意味著,網售處方藥或將“開閘”。在多重利好政策加持下,“互聯網+中醫藥”將釋放巨大潛能,中醫藥將迎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遇期。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楊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