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 清明養生 清明是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其交節日期在公歷每年的4月5日前后,自太陽到達黃經l5°時開始。農歷書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書中亦記載:“ 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俗諺曰:“清明斷雪,谷雨斷霜?!鼻迕鲿r節,氣候逐漸轉暖。 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 以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天氣清澈明朗,冰雪消融,草木萌發,桃李初綻,萬物欣欣向榮,清潔明凈的春季風光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到處給人一種清新明朗的感覺。此時人們筋骨舒展,五臟六腑潤濡,因此宜多到戶外運動,如晨運、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運動量。清明過后雨水增多,氣候潮濕,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而晴雨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患上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ㄈ绨缀怼⑿杉t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因而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尤其要注意防止“病從口入”。 清明時節亦是多種慢性疾?。ㄈ珀P節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復發之時,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講就是指易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咸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 同時,此節氣中不可對肝臟進補。清明時節應多吃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益陰,利肝。 宜飲“明前茶”,以起到養肝清頭目、化痰除煩渴、提神醒腦的作用。按傳統中醫養生理論,肝屬木,木生火,火為心,而心火在此節氣中會過于旺盛,所以這一段時間是高血壓的易發期。高血壓患者對此要高度重視,盡可能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鍛煉方式,飲食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肥胖高血壓患者要少吃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蔬菜;老年高血壓者應特別強調低鹽飲食,相應增加鉀的攝入。這一節氣宜服用的養生湯品菜肴有紅蘿卜、竹蔗水、枸杞豬肝粥、胡椒煲豬肚、川芎白芷燉魚頭、韭菜滾狗肚魚、鮮土茯苓煲豬展、咸菜滾黃沙蜆、貓爪草煲豬瘦肉、桑椹薏米燉白鴿等。 篇二 : 中醫的清明養生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同時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于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時節易經卦象為“雷天大壯”: ,與春分時節的卦象相同,寓意也相同,區別僅為前后之分,卦氣之厚薄也!春分是這個時期天地陰陽變化的初期表現,到了清明發展為旺盛時期,一年之中的陽氣在此時就像人開始進入青少年時期,年輕力壯,活力四射,生機勃勃。 就中醫養生來講,清明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清明養生應“順時而為”?!饵S帝內經》中有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清明節氣里的養生應順從自然,抒發陽氣,創造活力,符合清明之意!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應注意葆養陽氣。清明時節的陽氣大壯對于有慢性疾病的人,有很大的幫助,此時調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議長期被疾病困擾的朋友們,打起精神,借助天機,把身體調理好!清明節氣養生的重點就是保護陽氣: 一、作息提前,運動升陽。 中醫認為“動則升陽,靜則養陰”,清明節氣標志著晝長夜短,陽光明媚,值此生發的季節,人體的末梢血液供應增多,中樞神經得到的養分相應減少,人易犯困,但是這并不是說人體缺覺,若貪圖懶覺,則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因此要注意起居,宜早睡早起,以迎陽氣,走出室外,增加戶外活動。清新的氣息予人振奮的感受,而不是藥物所給與的,最好跳動或抖動身體,讓大地的磁場為你糾正失衡的經絡,并配以深吸深呼,則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充養臟腑、化生精血的作用。 推薦陳氏太極、擊打八關、散步、慢跑等等運動量不太大,不出大汗的活動,還要注意及時補水。 二、廣納大自然的陽氣,避免潮濕之氣。 清明節氣天氣轉暖,自然界充滿著勃勃生機。人們應多曬太陽,陽光可殺滅細菌、病毒,預防骨質疏松;勤開窗通風,盡可能維持室內外氣溫的平衡,減少強烈的溫差對人體的不利影響;晾曬被褥,避免潮濕,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直接睡地板,避免濕氣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運動后及時擦干汗液,避免潮濕之氣傷人陽氣。 三、足養精神,抒發陽氣。 由于冬天日曬較少,人們在室內時間較長,人體陽氣內斂,氣機的宣發疏暢不夠,精神易有壓抑之感。春天來臨后,自然界除陳布新,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也進入旺盛之機,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清明節自古就是踏青和掃墓時節,舉家外出同自然界融為一體,呼吸大自然帶來的清新氣息,排解冬天郁積之氣,使心胸開闊,心情愉悅,更能增強人體正能量,提高人體抗病能力,讓人體適應自然的變化,為一年的身心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養神生陽有益,最好的方式是日常可做“噓字功”調節五臟,使機體氣血調和。具體做法:1、兩唇微合,有橫繃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內微縮,上下齒有微縫;2、呼氣念“噓”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自小腹前緩緩抬起手背相對,經脅肋至與肩平,兩臂如鳥張翼而上、向左右分開,手心斜向上,兩眼反觀內照,隨呼氣之勢盡力瞪圓;3、呼氣盡吸氣時,屈臂兩手經面前、胸腹前緩緩下落,垂于體側,再做第二次吐字;4、如此動作六次為一遍,作一次調息。 四、防寒保暖,以防風邪。 清明時節以風為主,“風為六淫之首”,所以春風看似溫暖拂面,卻暗藏殺機。風不僅使人毛孔開啟,護衛體表的功能減退,還可攜寒帶熱裹濕,由外入內,另多雨是這一季節的特點,寒暖交替,乍暖還寒,此時人們應遵循“春捂秋凍”的養生原則,穿衣要“下厚上薄”,下身要保暖,以助養陽氣,尤其老年人和有痛經史的女性,更要注意這一點,以防風邪侵襲機體,避免出現兩個極端:年輕人靠著火力壯不捂,早早就穿起單衣單鞋;老人小孩卻捂過頭,捂出汗還不脫衣服,易導致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罢龤獯鎯?,邪不可干”,因此扶“正”和祛“邪”是此季節預防疾病的關鍵所在。 中醫推薦搓手操 ,即雙手合掌,對搓時兩手應貼合,以搓得雙手發熱為度。亦可一手固定不動,另一手對其搓動,再兩手上下交替互擦。一般約搓擦1~2分鐘整個手掌便會發熱,促進“大魚際”的血液循環,疏通脈穴,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強化面部“三角部位”, 提高鼻腔對“邪”氣的防御能力,增加呼吸道抵御感冒病毒侵襲的免疫能力,將風寒之氣避之身外。同時對容易患感冒、呼吸道感染的體虛者,平時每天可用黃芪、白術、防風、大棗煎湯代茶;也可在中醫師指導下,選用蜂蜜、人參、黃芪、山藥、黃精等扶“正氣”的藥物或食品,對增強體質大有裨益。 五、清明養陽重在養肝。 在五行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在立春萌發生長,到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如果肝氣過旺就會損傷脾胃,出現脾胃虛弱的病癥,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所以清明養肝應重在平肝氣、養肝陰、去風熱、排肝毒,以防夏季發生寒性病變。 在飲食上宜“省酸增甘,以養脾護肝生陽”。酸味有收斂作用,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會損傷陽氣,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可適當進食一些甘溫補脾食物,如山藥、大棗、姜、蒜、韭菜等有助于激發體內的生發活動,其中韭菜性溫,最宜人體陽氣,春季常吃可增強脾胃之氣;或疏肝理氣之品,如陳皮、菊花、桑葚泡水代茶飲,中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與桑葚同泡茶喝,桑葚有養血柔肝、益腎潤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可多吃“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芝麻、黑豆、紫菜等,不僅能養肝補腎,還有助提高免疫力,為防病打下基礎;飲食要均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或“發”物。 冬天因為天氣的緣故,人們會減少運動量,體內積累了不少毒素。清明前后氣溫轉暖,應該排毒強身: 1、吃青色的食物。按中醫五行理論,“青”色食物可以通達肝氣,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緩解情緒作用,幫助肝臟排毒。中醫專家推薦青色的橘子或檸檬,連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檸檬水,直接飲用就好。 2、枸杞提升肝臟的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還可提升肝臟抵抗毒素的能力,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達到很好的保肝護肝作用。食用枸杞時以咀嚼著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或泡枸杞茶:枸杞10克,洗凈后放杯中,注入沸水,蓋上杯蓋,待2—3分鐘后即可飲用。 六、祛除濕氣,預防邪病。 清明時節的天氣特點是多雨陰濕,如果身體被水濕之邪侵犯就會阻擋陽氣生發,輕者精神疲倦,食欲不佳;重者發燒,四肢涼、身上熱等癥狀,兩者都是因為陽氣被濕邪阻閉無法升發到體外所致。 濕氣乃萬惡之邪 ,中醫最怕濕邪,濕是最容易滲透的,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里應外合,糾纏不清!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癥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因此,清明祛濕、化濕、防濕、除濕,為預防邪病的關鍵要素。 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呢?中醫推薦薏米紅小豆粥。配制:薏米50克,紅小豆25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薏米紅小豆粥具有養血、祛濕,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適合脾虛濕盛,精神壓力大,心氣虛者食用。如著涼感冒或體內有寒者,可在薏米紅小豆粥中加幾片生姜。生姜性溫,能溫中祛寒,健脾和胃。體質偏寒者,可以加一點溫補的桂圓、大棗,它不僅驅散我們體內的濕氣,而且帶給我們生機與溫暖,它特別適合中老年人。 七、清明養生,健脾補腎。 春主生發,燥是一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干舌燥、大便干結等“上火”癥狀。中醫將“上火”分為實火、虛火,要根據“火種”來滅火,比如牛黃解毒丸對降實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結的癥狀有用,但對因脾胃虛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清明還是養腎與調理的好時機,以藥物補養為例,氣為陽,血為陰,清明宜服益氣升清之品,如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散、補脾益腸丸等;對于平時怕冷,夜尿較多的陽氣虛弱者,服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強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