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22 節氣與養生|大暑至,夏正濃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斗指未,太陽黃經為120度,于公歷7月22日至24日交節。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是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
大暑氣候特征:高溫酷熱,陽光猛烈,雷暴潮濕多雨,臺風頻繁;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但不免有著濕熱難熬之苦。
大暑節氣? 中醫養生
一.急躁易中暑,心靜自然涼
大暑節氣,高溫酷熱,易動肝火,經常會感到心煩意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癥狀;這就是典型的“情緒中暑”。
1.靜心養生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態良好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避免不良刺激。
2.心理納涼
以“心病要用心藥醫”的原理,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方法調理情緒,想象自己處于大自然之中,綠枝搖曳,鳥語花香,河流清澈,飛瀑直泄,使自己心氣平和,心曠神怡。
3.起居調整
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晚睡早起,中午午睡要保證30分鐘到1個小時,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室外勞作運動等應該在下午4點以后為宜,同時并注意采取降溫散熱措施。
二.藥食宜同調,養脾清為補
大暑時節暑氣較重,時值三伏,地濕上升,濕熱交困于脾胃;易常出現的癥狀:納呆,不思飲食,惡心,頭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膩,汗多,小便少,甚者胸悶等癥候;這就是腸胃之中濕氣重,中醫所謂的濕熱癥。
1.藥防養脾
此節氣中備服藿香正氣丸(水),可醒脾化濕;或薏苡仁,白扁豆,荷葉等以養脾胃,或輔以香砂養胃丸以健脾助消化。
2.藥食清補
大暑養生飲食宜以清為補,宜補氣清暑,宜健脾養胃,宜藥粥進補。
清補食物: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
補氣清暑藥食:紫菜,西瓜,番茄,西洋參,太子參,黃芪等。
健脾養胃食物:赤小豆,薏米,南瓜等。
藥粥:綠豆粥,扁豆粥,蓮子粥,薏米粥等。
大暑分三侯
一候:腐草為螢
即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和陸生二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二候:土潤溽暑
《禮記.月令》中言:“土潤溽暑”,即土壤浸潤,空氣濕熱。大暑來臨,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此時是農作物瘋長的時刻。
三侯:大雨時行
即大暑前后,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會使得暑濕氣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