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07 春季養生:順應自然,調養身心
隨著春天的腳步悄然而至,自然界煥發出勃勃生機,人體也迎來了調養的大好時機。然而,冬春交替之際,乍暖還寒,免疫力相對較弱的老人和小孩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侵襲,從而引發各種疾病。那么,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里,該如何順應自然規律,科學養生防病呢?讓我們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春季調養要點:養肝健脾,潤燥并行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四季更替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春天陽氣升發,與肝相應,因此春季養生需注重養肝健脾,同時潤燥。春季飲食應以“省酸增甘以養脾”為原則,適量食用辛甘發散的食物,如香椿芽、蘿卜、芥菜、薺菜等,有助于陽氣升發。同時,要避免過度食用酸澀食物,以免影響肝氣升發。
在作息方面,建議調整作息,夜臥早起,盡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早晨7點前起床。外出活動時,可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輕柔運動,避免過度出汗。此外,春季還需特別注意情志調理,可嘗試“三花代茶飲”,即玳玳花、玫瑰花、白梅花泡水喝,有助于疏肝解郁,調整情緒。
兒童春季防病:注重傳染病防護
春季是流感等傳染病高發的季節,兒童需尤為注意個人防護。春季氣候多變,應遵循“春捂秋凍”的原則,根據氣溫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同時,要保證足夠的飲水,多吃蔬果,以防口唇干裂、咽干口渴。
針對兒童可能出現的風熱證候,建議可用菊花、蘇葉、陳皮煮水代茶飲,既能疏風清熱,又能散寒和胃。若食欲不佳,可加入炒山楂、炒麥芽;若口干明顯,則可加百合和麥冬。此外,李敏還介紹了中醫外治法,如推拿、擠痧等,可在家自行操作,以退熱、化痰、緩解咳嗽等癥狀。
老年人春季養生:學會“三層洋蔥穿衣法”
老年人正氣不足,容易疲乏無力、不耐寒冷。張晉建議老年人采用“三層洋蔥穿衣法”,即內層穿速干排汗衣物,中層穿保暖衣物,外層穿防風避寒衣物。外出時,最好戴上帽子、圍巾,保護好肩頸部、關節和頭部。過敏體質的人群,外出時應佩戴口罩。
在飲食方面,張晉指出,老年人睡前兩個小時應避免吃喝太多,以免影響胃的消化和吸收。晚餐應盡量選擇烹煮糜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負擔。同時,老年人應學會調節情緒,睡前可聽一些音樂或讓周圍環境安靜下來,配合呼吸訓練,以改善睡眠質量。
中醫特色療法:內外兼治,促進康復
針對春季急性呼吸道感染高發的情況,李敏表示,中醫藥在此類疾病的治療中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無論是急性期還是恢復期,都可應用中醫手段進行治療。同時,中醫藥在退熱、化痰、減少肺炎支氣管灌洗以及防止轉為重癥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在恢復期,中醫藥可促進身體全面康復,防止因恢復不力而再次發病。
除了常用的服藥內治法外,還可采用中醫外治法,如推拿、擠痧等。春季發燒感冒咳嗽時,一定要注意排便情況,保證大便通暢。中醫有“肺和大腸相表里”之說,即肺熱可從大腸而出,通過排便的方式把肺熱泄下來。反之,如果胃腸積熱,也會加重肺熱。
綜上所述,春季養生需順應自然規律,注重養肝健脾、潤燥并行。老人和小孩作為易感人群,更需加強個人防護和調養。通過合理的飲食、作息、運動和情志調理等措施,我們可以共同迎接一個健康、美好的春天。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