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16 【喜迎二十大】中醫藥昂首闊步邁向世界
“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成績單有多亮眼?數據顯示,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建成30個較高質量的中醫藥海外中心和56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中醫藥內容納入16個自由貿易協定,建設17個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中藥類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累計達到281.9億美元。
中醫藥國際影響力有多深入人心?
“一株小草,改變世界”,青蒿素是中醫藥送給世界的禮物,也是中醫藥為人類健康作出的貢獻;“中醫針灸”“藏醫藥浴法”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是一代代中醫人的夢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越來越獲得國際認可,中醫藥國際合作日益密切,中醫藥成果惠及全球人民,中醫藥技術和文化在海外各地落地生根。
十年間,中醫藥在世界范圍內行穩致遠。
中醫藥“墻內開花墻外也香”
“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中醫藥事業發展,對中醫藥走向世界念茲在茲。
從2013年會見時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時指出促進“中醫藥在海外發展”,到2014年與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共同見證北京中醫藥大學和西悉尼大學簽署在澳建立中醫中心的合作協議,再到2017年訪問世界衛生組織時出席贈送中醫針灸銅人雕塑儀式……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足跡,中醫藥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人文交流、促進東西方文明互鑒的重要內容。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繪制的戰略藍圖,近年來中醫藥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昂首闊步邁向世界。
2016年12月6日,我國首次就中醫藥發展發表《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以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語種發表,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堅定發展中醫藥的信心和決心。
2017年,中國政府和世衛組織簽署了《關于“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傳統醫學是重點合作領域。本次簽署諒解備忘錄為中醫藥高水平走向世界、融入主流醫學夯實基礎。
2018年12月3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世界衛生組織簽署《關于傳統醫學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內容涵蓋標準規范、臨床指南、數據整合、資源利用、能力建設等。
2021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了《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旨在推動行業參與,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中醫藥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眾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如今,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不僅墻內開花,墻外也香。
在剛剛結束的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第五屆“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開幕式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表示,中醫藥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內容。我們愿密切與各國的交流合作,切實做好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工作,更好發揮中醫藥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以現代化、標準化之姿前行
一中醫、一脈枕、一根針、望聞問切、拔罐針灸,這是人們對中醫藥的傳統印象。如今,古老的中醫藥已與新技術深度融合,不僅望聞問切上了云端,丸散膏丹也實現智能制造。
太極拳AI體驗區、二十四節氣查詢體驗區、針灸銅人經絡查詢體驗區、獨特診療體系查詢體驗區、中醫藥在世界各地查詢體驗區,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中醫藥文化展示空間的五個體驗區讓觀眾們記憶猶新。
VR八段錦、六字訣等虛擬情景體驗,數字化“中醫CT”80秒完成人體十二經絡探查……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充滿科技感、現代感的中醫藥吸引眾多目光。
曾經,中醫藥走向世界面臨著難以逾越的標準壁壘。作為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中醫藥只有成為國際“通用語言”,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十年里,中醫藥主動出擊,迎接挑戰,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訂,掌握國際話語權,成果斐然。
2014年2月3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信息:由中國專家擔任項目提案人制定的《一次性使用無菌針灸針》國際標準正式出版,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首個發布的中醫藥國際標準。
2015年6月,ISO/TC249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中醫藥”(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名稱通過現場12個成員國的投票,被正式寫入會議決議。國際標準化組織批準“中醫藥”作為ISO/TC249永久性名稱。
2019年5月25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首次納入起源于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章節,這是中國政府與中醫專家歷經十余年持續努力所取得的寶貴成果。ICD-11的正式發布有助于中國建立與國際標準相銜接并體現中國中醫藥衛生服務信息的統計網絡,從統計分析的角度彰顯中國中醫藥服務在人類健康服務中的能力和地位。
面對文化差異和標準壁壘,中醫藥主動擁抱世界、迎接國際化挑戰,參與國際標準制訂,逐步掌握主動權。截至目前,我國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共制定了64項中醫藥國際標準,中醫藥正快步融入國際醫藥體系,在全球衛生治理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中醫藥成果惠及世界人民
“一株小草,改變世界。”屠呦呦發明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性命;里約奧運會上,泳壇名將菲爾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讓世界了解到神奇的“中國印”。
可以說,世界范圍的“中醫熱”已然形成,中醫藥成果正廣泛惠及世界人民。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113個世衛組織成員國認可針灸等中醫藥診療方式,其中29個成員國為中醫藥的規范使用制定了有關法律法規,還有20個成員國將針灸等中醫藥診療納入本國醫療保障體系。全球中醫醫療機構達8萬多家,海外各類中醫藥從業人員約有30萬。同時,中藥已在俄羅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聯酋和菲律賓等國以藥品形式注冊。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以來,國際社會日益關注中醫藥抗疫成效,中醫藥在海外市場升溫。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神奇功效更加可觀可感。
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利器。中醫藥篩選出臨床證實有效的“三藥三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多語種版本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中國外文局翻譯院、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外文出版社聯合對外發布“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抗疫相關術語英譯參考”,旨在有效體現中醫藥在我國抗擊疫情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3月,在國家援柬抗疫中醫專家組的努力下,中醫門診成為柬埔寨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首個成功開始運行的部門,醫療隊員們讓很多柬埔寨當地患者感受到了拔火罐、艾灸、耳穴壓丸、中藥膏摩等中醫適宜技術。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方已向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介紹中醫藥診療方案,向10多個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中醫藥產品,選派中醫專家赴29個國家和地區幫助指導抗疫,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今年2月28日至3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召開專家會議。專家評估指出,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安全、有效,建議各成員國進行借鑒和推廣。中醫藥正在獲得越來越多國際認可,我國的中醫藥服務越來越受到海外的歡迎。
以此次抗擊疫情為契機,中國與其他國家攜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加強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中醫藥必將發揮更大作用,助推民心相通。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