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對于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健康越來越成為群眾關心的重大民生福祉問題。大家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中醫治未病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不可或缺。此前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中醫藥健康促進專項活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健康中國行動中進一步發揮中醫藥作用”,并作出具體部署。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將中醫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促進全過程、重大疾病防治全過程、疾病診療全過程,必能更好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中醫藥學認為,人體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思維方式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而是注重整體關聯。在疾病治療過程中,中醫往往著眼于病因和病機,一方面扶持正氣,提高自身免疫力,另一方面祛除邪氣,將體內疫毒排除出去,實現“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比如,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得到普遍使用且療效顯著的清肺排毒湯,既祛寒閉又利小便祛濕,既防疫邪入里,又調肝和胃,顧護消化功能。這其中,正蘊含著中醫治療學調和陰陽的理念。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健康服務中的作用,既是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題中應有之義。 建設健康中國,要關注治已病,更要關注治未病。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必須把預防為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積極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治未病是中醫藥優勢和特色的重要體現。中醫藥提倡“預防為先”,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為一體。大力發展中醫醫療服務,加大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既有助于讓廣大群眾就近享受預防、保健、康復等中醫藥服務,也能更好引導人們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積極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抗疫實踐,讓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了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必能使傳統中醫藥發揚光大,為健康中國提供堅實支撐。(來源:人民網? ?作者:王君平)...
作為我國中醫藥領域的基礎性、綱領性法律,中醫藥法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不久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醫師配置不低于本機構醫師總數的60%,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這將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今年7月1日,我國中醫藥法實施5周年。中醫藥法第七條規定:“國家發展中醫藥教育,建立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規模適宜、結構合理、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教育體系,培養中醫藥人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關意見的出臺也是對中醫藥法的落實。從更大視野來看,在為經典名方的審批“松綁”、放寬中醫診所的準入門檻、打通民間中醫依法轉正的路徑、強化中醫藥在傳染病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作為我國中醫藥領域的基礎性、綱領性法律,中醫藥法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中醫藥法旨在破除多年來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障礙,形成保障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管理體系。過去一段時間,中醫藥管理體系面臨“頭重腳輕”的問題,尤其是基層組織欠缺,嚴重影響了中醫藥政策自上而下的落實。中醫藥法明確:“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統籌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近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加速推進完善中醫藥管理體系。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1個省份設立行政級別為副廳級的中醫藥管理局,15個省份在衛生健康委加掛中醫藥管理局的牌子。健全中醫藥管理機構,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才能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管理體系支撐。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中醫藥法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體現深厚歷史底蘊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法律。法律實施5年來,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管理體系建設得到加強,中醫藥產業快速發展,服務能力穩步提升。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維護和促進了人民群眾健康福祉。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除繼續加大中醫藥法貫徹實施力度之外,還亟待全力抓好配套制度的制定落實,加快推進各地中醫藥條例的制修訂進程,并做好相關規章制度的“立、改、廢、釋”,逐步構建中醫藥的法規體系,推動中醫藥治理體系現代化。厚植行業發展的制度沃土,有利于激揚守正創新的磅礴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清肺排毒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等中藥抗疫“三方”獲批上市,體現了中藥新藥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成為落實中醫藥法的生動實踐。在法治軌道上,以中醫藥法實施5周年為契機,積極運用法治力量促進和保障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既打開大門、又守牢底線,既遵循中醫藥自身規律謀發展、又最大限度地激發活力,就能擴大優質中醫藥服務供給,不斷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切實解決法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補齊短板,必能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王君平)...